bat365在线平台
人才称号

麻醉学博士生导师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曾因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bat365在线登录网站终身教授、bat365在线平台名誉经理、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名誉总编、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及中国高教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特邀顾问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3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先后两次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11年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 201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一);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突出贡献奖”;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获“江苏省医学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终身成就专家”称号。


张励才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曾任徐州医学院公司党委书记兼副经理、麻醉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团队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首席带头人。长期从事麻醉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研究方向: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担任 1-4 版全国高校教材《麻醉解剖学》主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12 项,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命名接触脑脊液神经核,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指导麻醉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 100 余人。


曹君利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副董事长、bat365在线平台经理、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麻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负责人、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麻醉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麻醉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各1项、省级科研课题14项,在《Nature Neuroscience》Biological Psychiatry》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psychopharmacology》Pain》Anesthesiology》Neuropharmacology》PLoS ON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论文获评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2017、2019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15项。

高灿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bat365在线登录网站研究生院经理、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课题组长。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徐州医科老员工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西北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疾病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级课题多项,是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获美国NARSAD青年科学家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发表多篇SCI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已转化。目前是国外SCI期刊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编委、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张咏梅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bat365在线平台副经理。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麻醉生理学》负责人。主要从事疼痛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获得专利2项,先后获得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获、徐州市科学技术奖、淮海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担任《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学报》《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委、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学会委员、《Th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等国际SCI杂志审稿人。


王志萍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bat365在线登录网站附属医院副经理、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编委。临床主攻器官移植及危重、疑难、合并症患者麻醉,科研围绕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与调控。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级课题25项,获省级成果4项、市级成果7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1项、二等奖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1篇,其中SCI 论文17篇,中华期刊论文33篇,主编副主编论著5部,参编25部,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研究生10名,获2017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主任、2018年度无锡市“医德之星”、无锡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2020年江苏省中青年突贡专家

张赭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PLoS ONE》杂志编委、山东中医药大学学士、复旦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博士。2002.4-2008.4在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Louis麻醉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大电导激活的钾离子通道的β亚单位功能;2008.4-2009.4在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 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4-2013.6在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任Research Instructor,研究Slo2.2 通道的生物物理性质;2013年7月回国工作。回国前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杂志发表文章14篇,回国后在《Cell Report》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Neuroscience Bulletin》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



唐琼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留学美国,先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麻醉系、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起任助理教授;2014年被聘为江苏省特聘教授后回bat365中文版工作。主要从事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在疼痛、麻醉、癫痫发生等疾病相关的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采用方法包括动物模型、电生理膜片钳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计算机模拟等,系列科研成果在《PNAS》Cell report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BC》JGP》ACS Chem Neurosci》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肖诚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先后就读于新疆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获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9年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16年任加州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学者。在国外工作期间,应用神经电生理学、光遗传学、在体钙成像、神经药理学、组织形态学和小动物行为学等实验技能深入研究中脑多巴胺和脑干胆碱能系统调控奖赏和运动行为的神经环路和受体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深部脑区调控疼痛、运动、觉醒和情绪的神经环路和受体机制。在《Neuron》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被引用超过25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美国Michael J. Fox基金1项、其它省部级课题多项。长期受邀为多个SCI期刊审稿。

周春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2013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获药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6年先后在南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为探讨不同种类急慢性疼痛的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底神经节神经元、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与疼痛中枢敏化的关系及其干预策略,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症状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在《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800余次。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基金3项。


潘志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2008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8年工作于香港大学及美国罗格斯大学。先后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和江苏省特聘教授等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慢性疼痛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已在非编码RNA、DNA(羟)甲基化及RNA甲基化等调控疼痛机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8年《Pain》和2019年《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两篇文章被选为当期重点推荐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美国Society for Neuroscience会员、《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杂志审稿人。


张红星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疼痛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Cell》Anesthesiology》等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人才项目与基金7项。担任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生理与生命科学学组青年委员,江苏省疼痛学会青年委员、《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关于我们